景点列表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景点简介 > 景点列表

品味诗意霞山!解缙与特呈岛的千古佳话流传至今

来源:特呈岛 编辑:特呈岛 发表时间:2025-08-05 17:35  点击:118 次   【字号 】 【打印】 【关闭

       “峰濯沧溟应斗魁,波澜绕翠浪头排。火烟光起盐田熟,海月初升渔艇回。风送潮声平乐去,雨飘山色特呈来。地灵福气生天外,自有高人出世才。”永乐五年(公元1407年),明朝著名大臣、翰林学士解缙吟诗而来,登上特呈岛,赋《题特呈山温通阁》。解缙的这首七言律诗,不仅展示了明朝时期特呈岛的风貌,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佳话和遐想。


6891bef1e9747.jpg

       湛江特呈岛是一颗镶嵌在湛江湾水道上的明珠。“特呈”是古越语,“特”即地方,“呈”是和谐吉祥。特呈岛在旧社会是苦难岛、贫困岛,百姓食不果腹,生活异常艰辛。解放后,特呈人民翻身当家作主,海岛换了新颜。

如今的特呈岛人杰地灵

不仅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闻名

更因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熠熠生辉

明代才子解缙的诗意足迹

犹如投入时空长河的石子

激荡出这座小岛深邃而独特的文化图景


68906d0a2beb1.jpg

惊鸿一瞥:唤醒诗意海岛文化自觉

       永乐五年(1407年)暮春,被贬交趾的解缙在返京复命途中行至雷州府平乐渡。这位“大明第一才子”驻足南海之滨,目光被隔海相望的翡翠岛屿特呈岛所牵引。彼时的解缙虽身负皇命,却难掩失意文人本色,在拜谒平乐渡侯王庙后,毅然登舟探访这座面积仅3.6平方公里的海岛。

微信图片_20250805173628.jpg

徐婉晶 摄 


       登岛所见令解缙深为震撼:银沙碧浪间,盐工们正将海水化作琼霜,渔舟载着星月归港。这位曾主修《永乐大典》的大学士,以《题特呈山温通阁》七律定格了海岛的灵魂:“火烟光起盐田熟,海月初升渔艇回”的劳作美学,“雨飘山色特呈来”的朦胧诗意,不仅成就了岭南诗史的名篇,更让这座籍籍无名的渔岛跃入文化版图。

       解缙的造访犹如投入时空长河的石子,激荡出特呈岛的文化自觉。茂晖盐场的烟火虽已熄灭,但遗址上崛起的渔人码头延续着“煮海为盐”的开拓精神;红树林间穿梭的现代游艇,恰似“风送潮声”的当代回响。岛上建立的解缙塑像,将诗句镌刻在塑像碑石上,让每个黄昏的“海月初升”都成为跨越时空的诗意展演。

微信截图_20250805173642.jpg

古今碰撞:谱写海洋文明史诗新篇

       初春二月,羊城晚报记者一行登上特呈岛探访发现,特呈岛的文化觉醒并未止步于解缙。岛上独特的冼夫人信仰与解缙文化形成奇妙共振——前者代表岭南俚僚文化的坚韧,后者象征中原精英文化的浸润。这种文化叠层在每年元宵节达到高潮:当“捧犁头”的民俗绝技在火光中演绎时,解缙塑像碑石上的诗句仿佛被重新点亮,完成了一场跨越600年的文明对话。

       而特呈岛的岛民对解缙文化的活化远超简单的历史追忆。岛民将诗句融入民宿命名,开发“跟着解缙游特呈”文化路线,每年举办诗歌雅集等。

       此外,除了文人墨客的诗意足迹,特呈岛还承载着一段光辉的红色历史。1949年12月,湛江解放,国民党溃退至海南岛,企图利用琼州海峡作为屏障负隅顽抗。

       1950年1月,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三军部分官兵驻扎特呈岛,在特呈岛成立支前指挥小组,组织发动群众,学习驾船、掌舵、泅水等技能,为渡海作战作准备。1950年3月,解放海南岛战役打响。特呈岛渔民不畏艰险、视死如归,共出动40多艘渔船和70多名舵手、船工随同渡海作战,胜利完成登陆作战任务。特呈岛民众的英勇不惧、顽强作战的精神为解放海南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,陈那如、陈桂、陈那尾等9人被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三军授予“渡海功臣”称号。

微信截图_20250805173706.jpg

特呈岛

这颗镶嵌在湛江湾水道上的明珠

从解缙驻足的瞬间到新时代的觉醒

特呈岛用600年时光

诠释了文化赋能的永恒魅力

这座承载着诗与盐、血与火的海岛

正以解缙诗篇为精神纽带

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

谱写新的海洋文明史诗



霞山发布编辑部

采写:余胜容 苏文苑 庞沛娴


编辑:胡梦杰

校对:陈思亮 

审核:郑东亮 陈一锋

来源:羊城晚报


上一篇:诗意特呈

下一篇:红色景点-陈氏宗祠

在线投诉 在线购票 在线客服 返回顶部